婴儿起名 | 产品取名 诸葛神签 | 公司测名 | 中华风水 百 家 姓 | 网络域名 | 个性网名 | 历史今天
公司起名 | 起英文名 个人测名 | 测英文名 | 测 八 字 阴 阳 历 | 姓名学堂 | 名字趣闻 | 现代命名
藏 头 诗 | 历史今天 查 名 人 | 经 纬 度 | 看 吉 日 粤语发音 | 字典频道 | 词典频道 成人改名
设计图章 | 贴    吧 找 同 名 | 查 生 日 | 公司查询 成语频道 | 诗词频道 | 谜语频道 现代命名
 
 
 综合分类 >>
   位置: 逸名网 >> 逸名资讯 >> 名字趣闻 >> 名字趣闻 >> 正文
十大元帅的名字趣闻
2010-07-14 11:27:00  来源: 逸名网 

人各有名,名字不仅仅是区别一个人的“符号”,有些人的姓名也寓含着他(她)的抱负和志向,在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中,除聂荣臻外都有着非凡的改名经历。

  朱德:为求学改名

  朱德,1886年12月1日(农历十一月六日)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西麓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。

  到了4岁,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,给他取名“朱代珍”。1895年,他的私塾先生朱老师给他改名为“朱玉阶”,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,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,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,步步高登。

  1909年初春,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,因讲武堂是滇人所办,因此只收云南省人,不招外省人。朱玉阶来到报名处,查阅了登记簿,发现蒙自县还没人报考,他求学心切,于是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,并改名为“朱德”。朱德考入讲武堂不久,冒籍报考的事终于被教官们察觉,有几个云南籍的教官立刻把这件事向讲武堂总办李根源报告,并声言要把朱德除名。李根源召见朱德后,见他是可塑之材,立刻打消了开除他的念头,并鼓励朱德努力学习。

  彭德怀:君子怀德

  彭德怀,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一户贫苦农民家里。他乳名叫“真伢子”,原名叫彭得华。得华兄弟三人,他是长子,二弟叫彭金华,三弟叫彭荣华。他幼年时,乡亲们都叫他的乳名“真伢子”。

  1922年,彭得华同邻村少女“细妹子”结婚。婚后没几个月,彭得华应好友黄公略之邀到长沙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。考取后他回家告诉大家,已改名叫彭德怀了。晚上,他对妻子说:“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怀吗?‘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’,我不想升官发财,置田买地,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、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,所以我改名为彭德怀。以后你就叫我‘德怀’好了。”至此,彭得华改名为彭德怀。

  林彪:自己改了名

  林彪,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家大湾,原名林育蓉。

  1925年,林育蓉在共进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林育蓉从林家大湾走出,进入武汉共进中学时就已考虑改名,他为自己选择的新名是虎虎生威的―个“彪”字。他曾征求过父亲的意见,但被父亲一口否决。父亲说:“‘彪’的字义还可以,但这个字含有刑戮、凶疾、失败之意,绝对不能改用此名。”

  后来在广州求见恽代英、肖楚女之时,林育蓉一直在改与不改之间犹豫不决,良久,他结束了徘徊,大步跨进了杨家祠堂大门,在门房递上的会客单上,用饱蘸浓墨的笔力透纸背写道:“林彪,18岁,湖北黄冈人,求见恽代英、肖楚女。”“林彪”这个名字的第一次正式出现,就是在这张会客单上。

  刘伯承:昭昭之明

  1892年12月4日,刘伯承诞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。家里给他取乳名为“孝生”,意指他长大后要尽孝于长辈。

  刘伯承的父亲刘文炳是个受过十年寒窗苦,又弃文务农的失意秀才,满腹学问,但做不了官,成为浦里河畔有名的“泥脚文人”。在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旧习俗中,生个儿子终究算是一种安慰。看到儿子着实惹人喜爱,刘文炳自慰和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,不禁想起《荀子·劝学》篇中的章句:“是故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。”他自言自语地说道:“好一个‘昭昭之明’,这娃儿就叫刘明昭。”刘氏家族的谱序是“国正文明泰,天朝永治安……”。“明昭”正符合“明”字辈的起名要求,这是刘伯承最早的名字,父亲后来又为他取字“伯承”,伯,即长子之意;“伯承”,有子承父业之意。

  贺龙:云中之长者

  贺龙,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农家庭,小名叫“长长”。11岁时,因家境贫穷,父母为他取名“振家”,希望他能振兴家业。

  18岁时,贺龙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后,又取名云卿。这个名字来源于《尚书大传》中的《卿云歌》。相传,上古舜帝传位给治水的禹时和臣民一起唱歌,歌词为:“卿云烂兮。明明天上。烂然星陈。日月光华。旦复旦兮……”按贺氏族谱,贺龙为“文”字辈,本名为“贺文常”。后来,他的父辈们认为“文常”、“云卿”这两个名字,表达不了他们所寄托的期望,议论重新起个响亮而有深意的名字,他叔父贺士奎是个教书先生,说:“云卿、文常(长),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,云中之长者,当然是龙。龙能大能小,能升能降,大则吞云吐雾,小则隐介藏形,升者飞跃宇宙之间,降者潜伏波涛之内。龙能乘时变化,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。我看就以‘龙’字为主,再加一个字,理想名字成矣。”但加什么字呢?他们始终没议出个结果来。在一旁的贺文常说:“我看就用一个‘龙’字吧,又好说,又好记,就叫‘贺龙’吧!”从此他就改名为贺龙。

  陈毅:士不可不弘毅

  陈毅,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省乐至县薛苞镇张安井村。

  陈毅5岁那年开蒙入学,父亲陈昌礼给他取学名叫世俊,号仲弘,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才智出众的俊杰人物。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十分敬佩苏洵,曾说他“最喜爱读苏老泉的文章”。北宋文学家苏洵,字明允,为此陈毅曾将“明允”倒过来,一度取名“陈允明”。

  古代思想家曾子有一句名言:“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意思是说,一个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,因为他肩负重任,路途遥远。陈毅15岁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,18岁赴法勤工俭学。一天,他读到曾子“士不可不弘毅”这句话,感触很深。他想,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,同恶势力斗,任重而道远,光有弘(刚强)不够,还须有毅(毅力),坚持始终,于是他改名陈毅,将号“仲弘”与名“毅”有机结合在一起。他考取留法勤工俭学的红榜上即署名“陈毅”。从此,陈毅常用“弘毅”来警策自己。

罗荣桓:桓桓于征

  罗荣桓,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湘江以东(今属衡东县)的鱼形镇寒水乡南湾村。罗荣桓出生后,父亲罗国理按照族谱的行辈,给他取名慎镇,字雅怀,号宗人。按当时习惯,发蒙之后,称号不称名、字,大家都称他“罗宗人”。

  到1914年,南湾村出现了一件新鲜事,罗荣桓家斜对过的―个祠堂里,办了一所小学,叫罗氏岳英小学。学校―开学,罗国理便把罗宗人从私塾转学入高小一年级读书。岳英小学第―任校长罗炳文,曾经到县城进过洋学堂,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明的新派人物。罗国理领着儿子去见校长罗炳文。罗炳文嫌罗宗人的名字不好听,罗国理便请这位兼教国文的校长另给他起个名字。罗炳文略为沉吟,顺手取一张纸,写了“荣桓”二字,并解释说:“《诗》云:‘桓桓于征’。‘桓桓’者,威武也;‘征’者,征伐也。我看令郎年纪虽小,但长得十分魁梧,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。令郎将来讲习武事,建功军旅也未可知。”罗荣桓对于校长和父亲这番对话,当时不甚了解,他还不懂得选择自己的志愿。不过,这所学校确实为他打开了新的知识之窗。

  徐向前:继续向前

  徐向前,1901年10月8日(农历九月二十八日)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,在家中排名老六。因为前面两个哥哥的名字是“银仓”、“银福”,祖母便给他取了个乳名为“银存”,意思很明白:希望他前程似锦,发财享福,并且把银钱多多积存起来,泽被子孙。

  徐向前的父亲是村上学问最大的秀才。他认为作为读书人,名字很重要,应该叫起来好听、顺口、文雅,有深刻的含意。他给这第六个出生的孩子起了学名、字和号。于是,小“银存”有了上家谱的正名大号——徐象谦(“谦”为《易经》中六十四卦之一,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六爻皆吉的卦),字子敬。

  大革命失败后,革命队伍里出现三种人:有些人变节投降了,把同志的头颅献给敌人当见面礼;有些人动摇退却,脱离革命队伍开小差跑掉了;有些人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迹,掩埋好战友的尸体,迎着风浪,继续向前进。徐向前把这三种人进行了认真比较,觉得第一种人可耻,第二种人可悲,第三种人可敬。因此,他下定决心,排除万难,不怕牺牲,立志要做一个继续前进的人,于是便将“象谦”改为“向前”。

  聂荣臻:百福骈臻得双全

  1899年12月29日,聂荣臻出生在四川江津吴摊场附近的石院子,一家人为给他取名费了番周折。聂荣臻的外祖父对其父聂仕先说:“凭空想,一时想不出,你们都是识字的,翻书吧,从书上选一个有福气的名字。”第二天,聂仕先来到岳父家里,便在书案的抽屉里翻书。一会儿,他取出一本《随身宝》坐在椅子上翻阅起来,翻到最后一页,聂仕先脸上露出了笑容,起身走到岳父身边,指着书上的文字,把自己的意思向岳父讲明,岳父沉吟了一会儿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。

  聂仕先匆匆回到家里,径直走到妻子唐氏房里,指着书的最后一句说:“‘百福骈臻得双全’,这句话吉利。按家谱排列我儿是‘荣’字辈,就给他取名‘荣臻’,字‘福骈’,你看要得不?”唐氏高兴地点头同意,想了一下,接着说:“我看娃儿的小名也照这书上取吧,就叫他‘双全’。”区别于其他九帅,聂帅用“荣臻”这个名字用了一生,没有改过。

  叶剑英:民之利剑

  叶剑英,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个贫困的小商人家庭。叶剑英之父叶钻祥生有8个子女,叶剑英排行第二。父亲很喜欢这个儿子,按照叶氏族谱,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叶宜伟。

  1917年夏,叶剑英等几个同学冒着盛夏酷暑,长途跋涉乘火车来到中国西南边陲名城昆明,准备投考在翠湖西岸的承华圃的云南讲武堂。叶剑英进入云南讲武堂后,给梅县家乡的弟弟宜导的信中写下了自己的抱负。他踌躇满志,决心在学校习文练武,当革命的“前驱”,为了表示投笔从戎的决心,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“宜伟”改为“剑英”,立志做“民之利剑”,为国为民,英勇奋战。



更多>>
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立即通知逸名网。
联系电话:027-82831088 82822002。
历史 发生的事

 
Copyrights © 2009 uname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逸名网 当前版本:V3.2
法律顾问: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 王煜 律师  
技术支持:武汉逸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 电话:027-82831088 82822002
ICP备案:鄂ICP备050157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