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贴吧帮助]
进入贴吧  按标题检索  按内容检索  按作者检索
贴吧列表 | 贴吧排名 | 推荐贴吧 | 本吧精华主题 | 本吧最热主题 | 最新主题 | 申请吧主 | 举报 | 登录 | 注册 | 忘记密码
 首页 >名人天下 > 光华人生 传神史笔  
人气指数:[ 3168 ]     
发表新主题 精华主题 申请斑竹 贴吧帮助 贴吧举报 →免费订阅[名人天下]贴吧!

如果您想有更多的贴吧功能
请赶快注册

热门话题
    有没有讨厌乒乓球..
    建议把大家姓氏“..
    对王俊凯的表白信
    麻烦取个谐音的英..
    我爱王俊凯
    给王诗龄的信
    我想取个与自己名..
    请不要把我们马姓..
    我是你的粉丝
    爱毛主席爷爷

热门贴吧
    郝氏家族
    邬氏家族
    卜氏家族
    黄氏家族
    尹氏家族
    祁氏家族
    贝氏家族
    伏氏家族
    万氏家族
    管氏家族

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0 篇,   首页 [1] 末页
1 光华人生 传神史笔
    光华人生 传神史笔   □雷 达(评论家)   长篇传记文学《拉祜县长》叙述了优秀的、极富传奇色彩的、业已去世13载之久的云南边疆拉祜族老县长李光华的无愧而光辉的一生:写他如何由一个旧社会的土司、山官而成为共产党的县长,写他青少年时代所经历的边界冲突,面对侵略者的奴役,起而卫护主权的英勇抗争;写他作为建国以来全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县长,在漫长的后半生中,所经历的一场场社会政治风雨。作品凸现了李光华在建设边疆的工作中,在翻云覆雨的政治颠簸中,高尚的人格,爱国的精神,无私的胸怀,坚韧的毅力。应该说,云南作家存文学以他的传神史笔,揭示了李光华平生事迹所包含的人民性和民族精神,以及特殊的文献价值。这里有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这里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。   然而,倘若不是认真细读,仅凭印象,这本书也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,以为无非是一种政绩工程,一种仪式化的表现,一种好人好事的宣扬,或者为纪念而纪念,或者出于某种政治工作的需要。不然,何以要把一个已经去世13年的老县长重新“推出”呢?可是,事情恰恰不是这样。从翻开第一章起,我立即被它紧紧地吸引住了。总理召见,却又秘而不宣,李光华张光明俩人接到通知,忐忑不安,一辆神秘的嘎斯车,两个不说话的汽车兵,崎岖艰险的山间小道,形成了前途未卜的悬念。这一真实的动态情节,特别是后来通过二位头人与周总理贺老总的谈话,把解放初期的时代氛围,土匪出没不宁的地域特点,阿佤、拉祜、哈尼等民族的历史状况,中缅边界问题的复杂和棘手,全都传达出来了。这写法既质朴又高明,人物如此出场,使最高层的领导与最基层的县乡干部聚首一处,共商国家边界大事,一下子就把小小澜沧县或西盟地区摆到了全国的大格局中,从而引出国家问题,民族问题,引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与历史。整部作品善于从小处入手,从具象入手,涉笔大背景,大问题。西盟虽然极遥远,李光华虽是极遥远地方一个小土司、小县长,但读来并无游离之感,隔绝之感,反而觉得与祖国、人民、时代的命运息息相通。   在这里,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是:为什么一个去世多年的老县长,今日写来,依然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?这除了因为传主本人的事迹的深厚和耐琢磨,也不能不说到作者的善于挖掘,善于发现,他把李光华生命史中的动人内蕴重新外化了。勤劳、淳朴、勇敢、强悍的拉祜族人民,有着光荣的斗争史和爱国主义传统,而这一切,在作品中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优秀儿子李光华的身上,当然还有环绕着他的李通明、张光明、胡玉山、胡玉堂、李晓村、尹溯涛、张石庵等等难忘的人物。李光华原本出身于西盟世袭土司之家,按照民族惯例,承继了土司之职,但不同的是,他接受进步思潮,积极配合地下党,英勇作战,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,解放后任县长,并长达34年。这个长度至少说明,他的恒定和成熟,说明他是令人满意的,难得的,相当时间里不好替代。我看全书,深感李光华其人识大体,顾大局,讲团结,忠于祖国,从不谋私利,心中永远装着百姓,有深厚的群众基础。比如,中央决定边界问题只能承认并不合理的“1941年线”,于是要从不少地方撤出,这使李光华、张光明无比地心痛,“扯心扯肝地疼”。张光明始终想不通。李光华初始也想不通,地盘是拿命换来的,对“划出去”哪能想得通?但经过痛苦的内心斗争,终以国家大局为重,于是克制着自己去做群众的工作。作品充分写出了他的这种矛盾性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。再比如,李光华面对下跪者的一席话,他背老人的细节,他说他要永远把百姓背在背上,十分感人。1988年澜沧大地震时,他已下台,家里情况也很危急,但爱民之心丝毫不减,仍冲上了抗震第一线。诸如此类,都属细节,可以见出李光华的人格精神。   一部真正好的传记文学,必然是能够写活传主,让人物栩栩如生,以非虚构笔墨呈现具有巨大真实感的人物。人物站不住,不可能是好的传记文学。在这本书里,李光华厚厚实实地站住了。给人印象最深的似乎是,李光华的忍辱负重,经得起磨难,善于做艰苦细致工作的能力。且看他制服岩顶这个顽固派一节,真是有声有色。佤族历来有砍脑壳以祭祖,祈求丰收之风俗,历来视敢于砍人头的人为英雄。掉队的解放军被砍头了。砍人者在岩顶的支持下,有恃无恐,口出狂言,气焰嚣张。李光华冷静地深入山林,智斗岩顶,使之回心转意,不再跟着残匪跑。后来展示的48头牛的“剽牛”场面,闻所未闻,十分壮观。这真是动态的风俗画。李光华还是个善于化解矛盾和自解束缚的人。有人在他“退”的问题上曾玩了花样,他对之不恼不恨,能从积极方面看事物,令人佩服。总之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细节,把李光华其人写活了。   我以为,这既是一个人的传记,也是一个民族活的历史,又是澜沧县的现当代波澜起伏历史的人格化。几年前,黄尧的《世纪木鼓》从佤族民族史的角度曾写到这片土地,现在的《拉祜县长》从民族人物志的角度同写这片土地,两部著作异曲同工,珠联璧合,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历史。凡是好的历史叙述,总是活的心灵史、人物史。当然人要选典型的人。我看李光华,就很能代表拉祜人民的奋斗历史。书的前部分,用了相当篇幅写抗英斗争史,班洪事件,片马战斗,火烧英国侵略军,以至李宾鸿老人巧妙斥敌,均令人神旺。中缅“勘界”,增长了文史知识。作品写解放初期新生政权与舒炳忠、屈鸿斋、张石麟之流的斗争,惊心动魄。澜沧县的“文革”史,写来也很有趣,起先很长时间没动静,一旦火烧、炮轰之类词语出现,众人还以为真的要烧要轰。李光华当过土司,在劫难逃。境外的策反者不断出现,叫李光华“三佛祖”,诱惑再三,李不为所动,大义凛然。   整体看来,作者的叙事手法简洁、利落,文风质朴、求实,结构匀称,较好地使用了倒叙,回叙。尤其是人物对话好,生活化。大段对话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对写好人物起了很大作用。我感到,作家存文学写人的成熟能力,在这本书里,主要表现在“对话”上。他恪守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原则,不杜撰情节,不夸张粉饰,而是注重在真实性规定的情景下,拟出符合人物的话语。岩顶逼死岩火笼的情节,令人深思。往往一段话中,有成串的精彩比喻,有方言的活用,有特殊表达韵味。由于这种语言特色,给人的感觉,李光华似活在今天,不像是去世了13年的人。这说明作品的时代气息浓厚。   《拉祜县长》是当前传记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力作。作者存文学能够在一部传记文学里,集中如此深厚的生活性,寄寓这样深刻的意味,殊为难得。这与他对特定生活的极其熟悉与深刻理解有关。据介绍,这些年来,别人往上走,往城里走,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存文学却是有空就往下走,往深山丛林走。他特别能吃苦,常年奔走在普洱思茅一线。本人收入不高,却多次拿出钱资助失学儿童。在这部作品的背后,蕴藏着关于作者的许多动人故事。感谢存文学,与大山为伴的作家。
作者:222.220.92.*         2012/3/16 21:29:35    |  回复此帖子    
     
 
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0 篇,   首页 [1] 末页 加入收藏夹
回复帖子
标  题: *
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代码 引用内容 背景音乐 flash动画 Real Player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
内  容: *
图  片: 教您外部贴图
验证码: 请在左边输入看不清,双击一下
3.133.109.30  登录 | 注册 | 忘记密码
页面执行时间:21,936,500.000毫秒
  ©2006 Uname.cn 设逸名网为首页 贴吧协议  意见建议  鄂ICP备05015700号